听新闻
放大镜
从法律小白到业务专家
2024-09-10 10:31:00  来源:检察日报

  13年前,我脱下绿军装,换上“检察蓝”。凭借曾在部队司令部当参谋的看家本领,自绘法律知识体系作战图,有计划、分步骤地攻营拔寨,用3年时间取得法律职业资格,拿到法律硕士学位,基本弥补了专业上的不足。

  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检察官后,我承办的第一个案件是农民工维权案。一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却站到了被告席上。此案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重审等程序,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法律监督。几经周折,我们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结束了其7年的上访之路。案结事了人和是我们的办案目标,为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我结合办案心得撰写了《农民工维权,难在哪里?》,为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9年,一起恶势力犯罪集团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引发社会关注。我被抽调到该案办案组,负责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检察建议得到积极回应,政府加强了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表示要把校园打造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通过此案,我体会到,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检察机关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经过深入思考,我撰写了《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刚性的路径优化》,被评为“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检察依法能动履职高端论坛”论文二等奖。

  民营企业家赵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纠纷案,也是历经一审、二审、再审的疑难复杂案件。我院受理监督申请后,为查明真相,我两次赴当事人所在地调查核实,发现法院审判有误,后提请抗诉得到支持,民营企业的正当权益得以维护。受办案启示,我编撰了全市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白皮书和企业常见法律风险指引,协调市工商联开展百名检察官进企业活动,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作用。

  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全区检察业务专家名单出炉,我的名字赫然在列,战友们纷纷致贺,我知道他们更多的是对我孜孜不倦的努力的肯定。

  (本报记者沈静芳整理)

  编辑:陈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