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高层建筑构件屡次脱落……
2021-04-30 16:37:00  来源:检察日报

  上海市检察机关召开高空坠物危害公共安全公益诉讼研讨会

  上海市虹口区一小区高层建筑装饰性构件屡次脱落砸损车辆,甚至险些砸伤行人……高坠隐患多年迟迟未能解决,虹口区检察院启动检察公益诉讼历时两年“长跑”,连续发出4份诉前检察建议,引导、督促行政部门协同履职,与行政职能部门共同指导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开发商承担法定责任,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实现社区共建共治。不久前,该院再次走进小区“回头看”,总结检察公益诉讼参与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经验。目前相关经验正在全区推广。

  受理投诉

  2019年初,虹口区广灵四路一小区居民来到该区检察院,反映其所在小区房屋装饰性构件陆续脱落已长达5年,虽经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且向行政部门多次投诉,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高坠事件屡屡发生,小区居民整天提心吊胆。

  检察官到社区了解发现,该小区一共有8幢18层的高层住宅,均存在装饰性构件脱落情况,已经发生了多起砸坏业主小轿车事故。甚至有居民经过时,险些被砸伤。经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小区内采取了临时防护措施,但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及开发商无法就维修整改方案达成一致,施工工程迟迟无法推进,建筑装饰性构件高空坠落事件仍在持续发生。经多次现场勘查并经专业机构检测,检察官发现该小区房屋装饰性构件存在损伤加剧、大面积脱落的风险,且与竣工图纸不符。

  据此,检察官认为,小区高层建筑装饰性构件普遍存在脱落风险,已经对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虽然小区采取了一些临时防护措施,但整治修复方案迟迟未能确定,公共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三箭连发

  2019年8月,虹口区检察院启动公益诉讼办案程序。但检察官在答复申诉群众时发现,小区业主中又出现了不同意见,既不配合物业公司,也不满足于开发商提出的维修方案,业委会、物业公司纷争不断。2019年8月16日,该院向街道发出了第一份检察建议,建议其指导业委会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履行法定职责。

  2019年8月28日,针对临时防护措施“治标不治本”,加之物业公司毕竟能力有限,建设单位该承担整治问题的主体责任,该院向市建安质监总站发出第二份检察建议,建议其督促建设单位尽快出具施工整改方案。

  最后,针对产生该小区高坠隐患的源头是建设单位施工质量问题,物业公司对持续高坠的风险也未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该院于同年9月5日向区房管部门发出了第三份检察建议,建议其督促物业公司落实应急处置方案。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该院连续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三份诉前检察建议,方向明确,措施具体,各行政部门很快行动起来积极履职:小区里临时防护脚手架迅速搭建,建设单位出具施工方案并通过评审且得到业主大会认可,数百万元维修资金落实到位。

  监管到位

  然而,正当施工队整装待发之际,一个难题摆在面前:施工监管问题没有解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就施工监管问题产生分歧,是纳入建管平台还是修缮平台,不能达成一致。虹口区检察院多次召开磋商会议,但相关部门意见仍难统一。施工单位报建无门,高坠隐患处置工程被迫停滞。

  由于对此类性质的施工监管尚无先例,承办检察官仔细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后认为,此次隐患处置工程项目系对原施工行为的整改和延续,不同于一般房屋修缮,应将由建设单位实施的因施工质量引发的高坠隐患处置项目纳入建设管理平台监管,而非纳入房屋修缮平台监管。于是,有了第四份检察建议。2020年6月5日,该院向区建管委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其履行职责受理报建申请,将该高坠隐患处置项目及时纳入区建管平台监管;加强对项目施工工程的监管,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依法依规做好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备案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做好该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区建管部门接受了全部检察建议,迅速纳管该项目并成立了由建管、房管、街道、业委会及检察机关共同参与的联合工作组。施工项目顺利开展。经过半年整修,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公共安全问题得到完全解决。

  从受理群众来访到小区整改结束,时间跨度近两年。一个小区的公共安全问题解决了,但该院检察官对公益诉讼助力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思考从未停止。

  2020年8月6日,一场“头顶上的安全——高空坠物危害公共安全公益诉讼”理论研讨会在虹口区检察院召开。相关各路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把握高坠安全风险中的公共利益属性、高坠危害中的公益诉讼路径、如何通过公益诉讼完善机制防范高坠危害等多个研讨议题,及时总结检察机关办案工作经验,宣传扩大公益保护成效,为解决城市管理类似突出问题出谋划策。

  编辑:潘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