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伟大。
这是记者对黄河的第一印象,或许也是很多人对黄河的第一印象。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之于中国人,已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精神的归宿。
然而,黄河也是脆弱的。从古时候的大禹治水到新时代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千百年来,黄河治理未曾松懈。如今,随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开展,这片“几字弯”上的人们,也都在为黄河安澜而努力着。
采访中,记者遇到很多人,有生活在黄河边的村民,有在黄河边长大的老人,还有第一次看到黄河的小朋友。对于黄河,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情愫。村民希望河水干净,因为庄稼需要河水浇灌。老人希望黄河热闹,瞧一瞧鱼群浮游。小朋友希望河水奔腾,看一看大河磅礴。
不论是哪一种情愫,他们希望看到的黄河,一定是美丽的、滔滔不绝的。而这样的黄河,一定是需要众多力量共同守护的。
采访的最后一站,记者见到了陕西省检察院检察长王旭光。谈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时,他说,“黄河哺育了两岸人民,黄河文化更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这让记者想到了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的黄河保护法,该法设专章强调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案件办理的同时,检察机关同样也关注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党中央在陕北13年,留下许多红色遗迹,这些红色遗迹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以检察公益诉讼推动红色资源保护,检察人也在用心用情用力。
为什么党中央要打一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沿着黄河“几字弯”,一路走、一路问,答案慢慢形成。回顾历史,黄河携带着黄土高原的肥沃泥沙倾泻而下,形成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放眼当下,黄河越来越清澈,两岸绿意更浓。我们真切感知到,黄河成就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家园,大河奔流中,中华文明的血脉也必将代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