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文化|楹联文化韵味长
2019-08-16 17:05: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赵宙

  我院地处冀南平原一隅的河北省成安县,这里始建于春秋,得名于北齐,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楹联文化县。

  这天,正是我院与县文联、诗词楹联协会联合举办的“喜迎建党九十八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楹联征集评选笔会。我对这个笔会非常期待,因为我创作的一副楹联经初选入围,能否获奖呢?就要看今天受邀的这些楹联界大咖的“脸色”,接受专家评委们的“审判”。

  此时,邯郸市楹联协会、成安县文联的专家评委们正与我院干警两军对垒,云诗答对,场面热烈。这边专家挥毫:清若梅留公正铸历史。那边我院的检察官泼墨:淡如菊刻廉洁铭人生。这边检察官又出上联:检察秉初心,举旗追梦。那边专家应对:干群担使命,聚力起航。你来我去,对答如流,妙语连珠。

  说起楹联文化这个我院检察文化建设的“一院一品”,检察长申玉良自豪而得意:“我院检察文化建设,不是随意‘养花’,不是无根‘之雅’,而是有心‘插柳’,追求‘四有’。”这“四有”都有啥?

  有根则茂。追求突出检察特色,提高文化亲和力,培养干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用于乐。抓住我院地处“全国楹联文化县”这一文化特色,发挥“地利”优势,做实“人和”文章,把楹联文化作为提升干警文化底蕴,弘扬检察文化的手段。院里成立楹联文化研究会,邀请专家当顾问,把楹联文化作为检察文化“特色”来抓,目前已有十余名检察官成为市县文联、楹联协会会员,连续三年主办了全国廉政楹联邀请赛,吸引了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楹联爱好者参加,每年参赛诗联逾千,今年最高达1800余对,已经成为全国楹联界的一张名片。

  有魂则强。如搁以前,对于我院检察干警来说,连什么是楹联都说不清,何敢在专家面前“弄斧”?此时在笔会现场,我的那副“检不失木为佥,察去官气祭民”楹联,终于被无记名摆上桌面,专家评委从平仄到寓意,全票当选一等奖,霎时让我心倍爽。我院楹联文化不求高深,但求实用,强化文化、业务知识、办案能力的综合提升。不拘形式,但求效果,将检察文化娱乐属性与工作规范性相融合。不求一时轰动,但求长期效应,突出检察特色,把检察文化当作检察整体工作的“催化剂”,用文化励志,陶冶干警情操。

  有为则固。楹联文化是我院“亮点”,体现了检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形成了具有成检特色的“一院一品”。近年来,我院在检察文化建设上可谓舍得投入,投资120余万元建起文体活动室、阅览室、荣誉室和设置“走廊文化”等文化建设设施,院里“利其器”,干警“善其事”;检察文化工作与实务工作一样,年初一起布置、年中一起考核、年末一起总结,长远规划与短期效应结合、与中心工作结合、与个人需求结合,旨在干警“开口会说、提笔会写、遇事会做、逢案会办”。工作日之余、节假时之余、执法案之余,使检察文化活动常固、常新、不间断。

  有品则雅。楹联文化是我院检察文化“特色”,有品有味,干警在文化熏陶之下,常年有调研论文、文学创作、诗歌楹联等作品在权威刊物发表。近年来,干警根据真实案例自己创作、导演、演出了一部微电影《迷途》,从多角度描写了主人公在悄然中风光上任,在贪念下黯然落马,竹篮打水一场空,在检察官的教育下幡然醒悟。以哲理、情理、法理告诫人们,贪廉一念之间,荣辱两重天,在县电视台和网络传播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我院又有两部反映检察风貌的微电影《学兄学弟》《正义:没有四舍五入》完成剧本创作。

  楹联文化滋养了我院这些平素里不显山、不露水的检察官,他们于平仄之间,拓宽侦查思路。在韵律之中,提升办案智慧,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诠释出丰富内涵。走进我院三楼的荣誉室,一面面锦旗、一个个奖杯、一块块奖牌,熠熠生辉,令人生羡。单是在去年,我院就获得县级以上荣誉称号二十余个,有市级最美政法干警、新长征突击手、群众满意检察官,有县里三八红旗手、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等,我惊喜发现:他们都在楹联创作上“有把刷子”,都是我院的检察文化骨干。

  当我把这个发现报告给笔会时,整个现场掌声一片。

  (作者单位:河北省成安县检察院)

  编辑:潘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