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师傅教会我如何与细节“较真”
2024-12-09 10:29:00  来源:检察日报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在我的从检经历中,我遇到过多位恩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忠诚履职扬正义的检察之本,看到了逐案攻坚求极致的检察之魂,看到了赤诚奉献为人民的检察之情,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们为“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检察队伍形象画下了生动的注脚,也为我年少时的检察梦燃起最初的光亮。

  同事们有时笑我工作“较真”,其实这份“较真”也是传承自我的师傅们的。记得刚进检察院没多久,我跟着师傅去看守所提审,我在讯问笔录中简单记录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当我把一份自以为高度概括、去芜存精的笔录交给带教师傅时,师傅并没有当场指出笔录的不当之处,而是默默拿过笔录,重新制作了一份。

  当我拿到带教师傅制作的笔录,再对比自己之前记录的那一份时,我深感惭愧,也对带教师傅办案的专业度与精细度心生崇敬。原来,一份客观、真实、鲜活的笔录可以是这样的。笔录详尽记录了犯罪嫌疑人关键性的供述,记录了细枝末节但并不琐碎,从起初的不认罪到认罪之间态度的转变,从缄默不语到开始零星供述,甚至包括一些重要的肢体语言,如对某个提问低头沉默、欲言又止或发出的一声叹息等,带教师傅都细致入微观察并一一记录。

  检察办案阶段的一份讯问笔录有必要这么细致吗?我也曾发出质疑。而带教师傅给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学会与细节‘较真’,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决定一个案件的走向,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

  师傅的“较真”不仅体现在一份讯问笔录上,更在办案的方方面面,从每一个案件的讯问提纲、证据框架图、开庭预案到每一份审结报告、起诉书的制作,师傅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完成。也正因此,这种严谨审慎、追求极致的理念成了我日后的办案标尺。

  不仅在办案中如此,师傅们对我个人品行、为人处世也格外“较真”。有一次院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我作为处室的年轻干警,上上下下奔走为其他干警搬运物资。师傅路过看到,误以为我在处理个人事务,对我进行了一番批评:“别把个人得失看得太重。”虽然后来误会解开,但我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一名合格检察人应有的品质。既然选择检察事业,就是选择了承担重任,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物欲所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担得起人民检察官这一称号。师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不止一次看到师傅全身心扑在办案中的那股冲劲与钻劲,而在个人利益面前选择了让与退。在欲望前“知止”,在办案中“知进”,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中,这样一种品格影响我至深。

  弦歌不辍,检察人的精神在师徒间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如今,我也成为了别人的师傅,我将检察人的职业精神接力下去,聚璀璨微光,熠熠生辉,照亮检察事业的星辰大海!

  (作者为新时代政法英模。本报记者江苏烨整理)

  编辑:陈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