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通风报信,谁人所为?谁能所为?谁敢所为?
2020-08-27 16:57:00  来源:检察日报

  8月4日《经济参考报》刊文《青海“隐形首富”:祁连山非法采煤获利百亿至今未停》,文章披露祁连山南麓腹地的青海省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非法开采并未根绝,大规模、破坏性的煤矿露天非法开采,正给这片原生态的高寒草原湿地增加新的巨大创伤,黄河上游源头、青海湖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地局部生态面临破坏。

  “并未根绝”的表述,是因为早在2014年8月,木里煤田因违法开采、过度开发破坏草原湿地生态环境引起广泛关注。当时,木里矿区的煤矿全面停产整顿,采取露天采坑边坡治理、渣土复绿等措施修复生态。2016年2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报告》,当地出台木里煤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紧接着,2017年8月8日至9月8日和2019年7月14日至8月14日,有关部门先后两次对青海省开展环保督察。其间,督察组还到木里矿区所在的天峻县开展下沉督察。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2020年7月下旬,当媒体记者第三次探访木里矿区时,看到青海省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兴青公司”)“开膛破肚”式采挖形成的巨型凹陷采场,犹如在草原湿地上劈出的一道巨大伤口,黑色煤炭和渣土如伤口处外翻的血肉,令人不忍直视。

  据媒体记者调查,兴青公司在2005年介入聚乎更矿区一井田煤矿,至今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从2006年至2020年的14年间,其非法采煤2500多万吨,获利150亿元左右。而且,在整治风声趋紧的2014年和2016年,兴青公司的采煤量仍保持在100万吨以上。

  敢于顶风非法采煤,而且盘踞祁连山14年岿然不动,以致有关部门难以察觉,缘何?媒体记者的调查道出了其中“玄机”:“每次有领导和执法人员前来矿区,兴青公司都能事先得知消息,将矿体和挖出的煤炭或用土掩盖,或用绿色盖土网覆盖,看似草坪,检查人员一离开就恢复开采。”

  说白了,就是说有人在通风报信。

  如此公然的非法采煤行为,能够躲过监管,显而易见,肯定不是因为盗采者动作麻利、善于伪装。一波又一波的监督和执法却都没能撼动兴青公司的非法采煤行为——如有人通风报信,当有其“功”。

  非法开采“并未根绝”,屡禁不止,其间可深究的问题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相关部门去梳理并对公众给予回复。而公众恐怕和笔者一样,有几个重重的问号:到底有没有人通风报信?如有,谁人所为?谁能所为?谁敢所为?

  生态红线是决不能逾越的“雷池”。生态环境保护不仅要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更要做起来实打实、硬碰硬。谁破坏了生态,谁对造成生态破坏有“功”,就要拿谁是问——对通风报信人必须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编辑:潘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