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绍】
2022年6月,浙江省平湖市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提报线索。根据线索反映,近年来,平湖市存在渔民出海作业未穿戴救生衣、私拆船载定位系统、夜间驾驶“三无”船舶出海非法捕捞等安全隐患。通过向相关部门调取渔业执法司法情况,梳理近年来涉海涉渔违法犯罪特点,平湖市检察院检察官发现部分渔民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存在驾驶船舶不适航、船员不适任和拆卸、关闭船载定位终端设备,甚至驾驶“三无”船舶违法作业等问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航行安全。
随后,平湖市检察院向负有渔港、渔业船舶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海上执法检查,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依法处置违法作业的相关人员;开展船舶不适航、船员不适任等渔船安全隐患排查,严厉打击私拆、关闭船载定位系统等违法行为。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涉海涉渔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平湖市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行动方案》,从加强渔船管控、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智控水平、强化宣传教育等七方面推进涉海涉渔安全整治工作。
为评估整改成效,平湖市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益志愿者、人民监督员担任听证员。会前,该院邀请全体听证员及具备专业知识的特邀检察官助理,前往渔船停泊港口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渔船安全设备配置、使用和检验情况。会上,听证员围绕违法行为危害性、船舶检验管理、行政职能划分、整改落实情况等充分发表意见,评估现阶段行政机关履职成效,并就加强行刑衔接、部门联动、人员配备、普法宣传等建言献策。
自部署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行动以来,涉海涉渔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海警、海事等部门办理非法捕捞、无证作业等涉海涉渔违法案件45起,清缴海上涉渔“三无”船舶6艘,采购配置渔船救生设备2900余套,为135艘渔船更新迭代船载北斗定位终端设备,64名船员通过培训考试获得船员资质,登船船员持证率达到100%,同时建立完善“乡镇+村社区(基层渔船管理组织)”综合管理模式,加强渔船进出报备和动态跟踪,进一步提升涉海涉渔智控水平,有效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本报记者范跃红 通讯员陆虹霞)
【评析】
海洋伏季休渔期是海洋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时期,监管形势严峻。海洋安全生产事故一旦发生,极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强化涉海涉渔安全生产监管,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一大前提,亦是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针对涉海涉渔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薄弱环节,平湖市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组织公开听证和邀请具备专业知识的公益志愿者、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办案环节,督促行政机关开展专项行动,推动涉海涉渔安全隐患全方位治理,守住安全生产底线。2022年12月,此案入选最高检发布的安全生产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典型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借“益心为公”平台之力破解线索发现难题。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一般来源于检察机关自行办案发现和行政执法信息共享,但相较陆域,海洋领域线索发现较为困难。一方面,违法行为人通过拆除北斗定位装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在远离内陆的海面实施违法行为,手段隐蔽不易发现;另一方面,海上执法监管存在特殊性,受地理条件影响,涉海涉渔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力量薄弱且分散,海洋安全生产线索发现难度较大。检察机关借助“益心为公”平台,汇聚各行各业志愿者收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线索,为海洋安上“广角镜”“瞭望镜”,进一步拓宽涉海涉渔安全生产线索来源,延伸海洋领域监督广度,打破检察监督空白。
二、借各方专业人士之智凝聚公益保护合力。检察机关积极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司法保护新模式,邀请具备专业知识的“益心为公”志愿者、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现场调查、公开听证、整改评估等监督活动,既当“技术员”又当“监督员”,为案件办理提供专业支持,还能实时跟踪观察后续行政机关整改情况。对涉及海洋公共利益但整改难度大的公益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公开听证等方式,协同行政机关、志愿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攻坚克难,共同提升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质效。
三、多部门联动攻坚涉海涉渔风险隐患。经深入调查发现,部分风险隐患源头系为了开展海洋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活动,而拆除卫星定位装置或驾驶“三无”船舶。检察机关通过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切实履行涉海涉渔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开展专项行动,会同公安、海警、海事部门加大联合监督力度,严厉查处各类海上涉海涉渔违法行为。同时,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与法院、公安在严厉打击海洋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工作中的分工合作及协作配合,深化行刑衔接,以实际行动诠释司法为民理念,推动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秩序稳定向好。
(点评人: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茆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