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检察院干警邀请宁波市侨联委员开展“回头看”活动,实地勘查文物保护修缮情况。
这个春节,浙江宁波的郑氏十七房景区迎来了一波客流高峰。
“我们听说去年年底景区里新开了非遗展馆,趁着春节假期,带孩子过来看看,感受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游客谢女士告诉记者。
郑氏十七房,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是宁波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体的4A级景区,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合村设计呈棋盘形,整体建筑以幢为单元连成庭院,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第三批浙江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数百年来,郑氏十七房中走出了郑熙、郑尊法、郑景丰等知名“宁波帮”人士,孕育出百年老字号“老凤祥银楼”、民族工业典范“英雄墨水”、民间邮政业先驱“全盛民信局”等民族名牌。
作为“甬商之源”,郑氏十七房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宁波商帮文化和民俗非遗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对外展示和传播宁波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如今,漫步在郑氏十七房的青石板路上,马头墙、石雕、牌坊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整个景区整洁、规划有序。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
从一条侨联委员反映的线索讲起
2021年6月,宁波市侨联委员王冰在走访调研时,发现郑氏十七房中部分“宁波帮”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王冰很是担忧,他立即将情况反映给镇海区检察院。
“‘宁波帮’名人故居是名人生活成长、活动发展的‘记录’,是宁波籍海外侨胞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地标和精神家园。对于侨联委员反映的线索,我们高度重视,在分析研判后,立即组成办案团队开展调查。”镇海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李尧说。
经过实地调查走访,李尧发现,因产权复杂、年久失修等诸多原因,郑氏十七房的全盛房民居、通德堂等部分文物和历史建筑的本体遭受破坏,消防隐患突出,且存在违章搭建等破坏历史风貌的问题。
全域开展“宁波帮”名人故居专项调查
除了郑氏十七房,是否还有其他“宁波帮”名人故居存在安全隐患?镇海区检察院以“宁波帮”名人故居保护为切入点,启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监督活动,全面摸排辖区内以“宁波帮”名人故居为主的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情况,结果发现19处文物和历史建筑的安全隐患相对突出、周边环境脏乱差、保护明显不到位。其中,庄云房等部分“宁波帮”名人故居本体破损严重,加之违章建筑林立,原有历史风貌遭受严重破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相关单位,就发现的问题逐一对接,明确各单位职能分工。”李尧说。经逐级报批,该院于2021年7月至9月陆续立案,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制发检察建议共11份,督促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职,切实保护文物和历史建筑安全。
检察建议发出后,镇海区检察院协同该区文广旅游体育局、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等单位召开工作协调会,推动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通知》,理顺监管责任,落实精准分类保护措施。针对已启动保护性开发工作的项目,该院监督相关单位在整体谋划和保护利用中保留原有历史风貌。针对历史建筑里乱拉电线、消防设施不规范等安全隐患,该院督促相关单位更换老旧消防设施,强化隐患警示宣传。针对违章搭建问题,该院督促历史建筑产权人对违建部分进行整改。此外,在该院的推动下,镇海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对辖区58处历史建筑进行了数字化建模和线上展览,让海外侨胞在家中就可以“一睹乡貌、一听乡音、一解乡愁”。
个案办理推动文化建筑群保护更进一步
为推动“宁波帮”名人故居在内的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镇海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区、镇(街道)持续推进郑氏十七房、叶氏义庄等建筑群的保护开发和整体修缮,全面修缮包玉刚、赵安中、邵逸夫等侨胞故居,改造提升故居周边道路、绿化等外围环境,并制定故居周边深度开发长期规划,整体迁建包达三故居,修建包达三生平陈列馆。
近年来,郑氏十七房陆续承办各类艺术交流活动,建立起与海内外“宁波帮”人士更为广泛紧密的联系,吸引了更多“宁波帮”在经贸合作、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回归。
2023年12月,镇海区检察院邀请王冰参与公益诉讼“回头看”活动,一同回访郑氏十七房。他们看到,经过修缮,古建老宅的柱子、房梁等结构都做到了修旧如旧、解危复原,老旧消防设施全部得到更换,飞线电路已被拆除,堆积的杂物被清理一空,临时搭建物被逐一清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感谢检察机关积极履职,如今的郑氏十七房焕然一新,为文化引‘侨’增添了新动能。”时隔两年,王冰对这里的文物保护工作表示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