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初心
2024-08-05 11:09:00  来源:检察日报

  盛夏的一天午后,我走进济源城西北一个幽静的小院,去探访住在这里的一位91岁高龄的老检察人高居信,他应该是目前济源检察系统最年长的了。

  小院不大,却处处生机。蝉鸣阵阵,鸟音婉转,几竿翠竹入眼,顿觉一片清凉。

  “高检,忙啥呢?”看到绿荫下正弯着腰眯眼审视一块木头的高老,我轻声打了个招呼,恐怕打乱了他的构思。

  从那块木头上抬起眼,高老先是愣了一下,旋即认出了我,绽开孩童般的笑容,赶紧扔掉手中的木头,又把手在衣服上搓了搓,然后紧紧握住我的手,边握边摇着说:“原来是你呀!小刘,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

  我一方面因为忙于工作,一直没有确定拜访的具体时间,另一方面也想给高老一个小惊喜——高老退休多年,一定期望能够见见“组织上的人”。

  高老递过来一只模样憨厚的小马扎,张开大嘴笑着说:“坐吧,咱自己做的,可结实了。”虽然早就耳闻高老的木工爱好,但这是第一次看到实物。我带着不可思议的神情仔细审视这只小马扎,发现它的确与众不同:用料大方,看起来显得有点“笨”;做工精细,纯手工制作让木面、木腿都格外光滑、顺眼。

  话题就从马扎开始。随着高老的介绍,我看到靠北面墙上挂着的、下面长条凳上摆着的一溜老式木工工具,手锯、刨子、凿子、刻刀、锤子……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工具,大小不一,足有50多种。东面墙上高老自制的博古架上摆着的诸多木雕摆件,有人物,有动物,还有器物,看起来形象又传神。

  高老指着其中一尊用于敬置毛主席瓷像的底座,颇感自豪地对我说:“制作这个底座,差不多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真是精心雕琢呀,一点点瑕疵都不能有,必须做到庄重、大方。”

  自小在军队大院长大,后又参加政法工作,我理解老一代人对党的热爱,对毛主席的崇敬。正如九旬高龄的高老,花三个星期的时间为毛主席的瓷像精心雕刻底座,那一琢一磨中,蕴含着赤诚之心。

  我请高老谈谈当年从事检察工作的经历。高老的神色由做木工活带来的满足与快乐,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收起那一脸招牌式的笑容,诚恳地说:“咱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非常有限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才做了一点点有益的工作,不值得夸耀。”

  高老1952年毕业于济源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是济源当年的最高学府,培养了许多青年才俊,著名烈士党继新、薛子中、于思礼等就曾在该校任教或求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济源师范附属小学任教,1954年到尚庄第三高小任教导主任。1956年被调到济源县委肃反办,配合检察院负责肃反工作,从此与检察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1961年,高老被调到济源县公安局,从事批捕工作。他回忆,当时公安局成立了提请逮捕审查股,很长一段时间,检察长一直由地方公安局长兼任,公安批捕工作人员与检察机关专职人员相互配合。审查批捕前要依次层报院(局)领导、县委政法委、县委常委会同意,再报新乡地区公安处审查通过,最后报检察机关批准后,才能正式宣布逮捕。

  高老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有一个工作法宝,那就是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时的人民检察通讯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对一位检察通讯员反映的张某顺冤情的落实过程:伪军参谋张某顺起义后参加我军,后转业任村民政员,并无破坏活动,却被判刑入狱。经肃反工作组细致了解,发现存在人为报复因素,遂迅速予以纠正,撤销原判,将张某顺释放出狱。“事实证明坚持群众路线是最好的工作方法……”高老感慨地说。

  “坚持惩办和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我们也是一以贯之。”他记得在1956年的公判处理大会上,曾一次性对投案自首的25人作出处理,当场为20人发放了自首证,对3人免予刑事处分,对1人免罪,对1人责令继续交代问题。此后,天江村伪军连长郑某受到感召,从西安赶回济源投案自首。

  “咱们检察机关不仅是打击犯罪、维护司法公正的利器,同时还是人民利益的守护者,所以在处理案件时,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高老语重心长。虽然退休30余年,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党的检察事业的关心。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高老从公安局正式调任检察院,其间曾任副检察长,后又调任县委政法委任职,退休前终于回到检察机关,圆了大半辈子的检察梦。人退心不退,党员身份永存。高老退休后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多次向党组织建言献策,特别关注检察事业发展;多次参加济源检察机关举办的书画展,抒发自己对党、对祖国、对检察事业的赤子情怀。

  回忆起少年时代的启蒙,高老说:“我自幼父亲早逝,母亲也在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中去世,那年我才11岁,就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儿。幸亏还有我哥哥高居智,不仅对我竭尽所能抚养,同时还把我引向革命道路。我哥嫂当时都在晋豫边太岳军区从事公安保卫工作,我哥曾任太岳区公安局长宋烈的秘书。兄嫂对我的革命熏陶和法治引领,让我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参加政法工作的种子。直到后来考入济源最好的学府,如愿参加了政法工作,同时收获了爱情,有了孩子。所以我很感谢兄嫂的栽培,更感谢党的教育培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到啥时候都不能忘了党的恩情。”

  高老的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位九旬老检察人坚如磐石的初心。他住着普通的小院,却能怡然自乐地在楼上种菜养花,在楼下精工雕琢,鲐背之年耳聪目明、脑灵手巧,时时处处事事感党恩、跟党走,这应该就是老检察人最美的风采吧!

  “检察工作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页。希望你们新时代检察人珍惜检察工作,把公正和效率作为不懈追求,做好新时代的法律守护人。”再次握紧高老清瘦却异常有力的手,我感觉自己眼眶发热。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

  编辑:陈祎楠  

上下篇导读

 · 真相之路
 · 一起车祸的文学记忆
 · 宣传单
 · 有我在,别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