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在立春至立夏期间,包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农历二月的江南春天,莺飞草长,真的是“春风一夜绿江南”。次日晨,漫山遍野的野菜“呼啦啦”一下子全冒了出来。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周末闲暇,骑着山地车、电瓶车,和妹妹、弟媳相邀走进辽阔大自然,采摘各色野菜。阳光暖暖地照着,春风徐徐吹拂,堆堆柳烟,片片桃红,红色海棠、粉白樱花,还有鲜红欲滴的红叶石楠,美得晃眼。
我们沿着田埂地头寻找着马兰头、蒿子、地菜,在一块金黄欲滴的油菜花田的埂上终于发现了一窝窝的马兰头。翠绿诱人的叶,红色的根,夹在草丛里,乍看还真不容易发现,必须静下心仔细寻找。我轻轻揪着马兰头上部,用锋利的小刀在根部轻轻一割便放进塑料袋。
如今,田埂地头的野菜远不如儿时那么多了。那时春天一到,田埂地头到处是马兰头、荠菜、蒿子等野菜。随便挑个把小时,便可以挑到一篮子马兰头。晚上回家交给妈妈做上一盘清香满口的凉拌马兰头。春天的美味逗引着上小学时的我每逢周末不上学,午饭后便和同学相邀去郊外采摘马兰头。那时的郊外其实只有半里路不到,但已是广阔的田野。田埂上到处长满野菜,任你怎么采也摘不完。一夜春雨过后,次日田埂上又新冒出一簇簇鲜嫩的马兰头。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深入,郊外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就是到了郊外,在田埂地头也不那么容易发现马兰头。现代人种地已经习惯使用除草剂,不仅除去了杂草,更把上好的野菜也除掉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周末乐此不疲地到处寻找野菜的踪影,多跑几个地方,往往也不虚此行,可以满载而归。
回家后,我将马兰头和蒿子、荠菜、蕨菜分别择洗干净。马兰头焯水后挤去多余的水分、切碎,入盘备用。在热锅里倒入些许香油,等闻到油的香味时,关火,将事先切好的马兰头、干子倒入油锅里翻炒,再撒上一点细盐,沥上一点麻油,一盘清香扑鼻的凉拌马兰头便大功告成。将蒿子洗干净,剁碎出汁,和进糯米粉,充分搅拌,包入鲜肉、春笋、干子、雪里蕻做成的馅,或煎或蒸,清香可口软糯。蕨菜则用开水一焯,捞起晒干后收起。蕨菜干泡发后烧肉,鲜美无比。据说它还是提高免疫力的上好食材。荠菜则是包饺子的最佳选择。荠菜择净洗好后,焯水,捞起,轻轻挤去水分,和上剁碎的鲜肉,加上葱、姜、盐做成馅,包成饺子。煮熟的荠菜鲜肉饺子,一口咬下去,鲜香嫩滑,口齿留香。
这个周末,刚好是清明祭祖,是家人继春节过后的再次相聚。我和弟弟妹妹们去郊外给父母、奶奶、外公外婆上坟。将事先准备好的香烛纸钱、金元宝等带到亲人们的坟前焚烧,追忆他们在世时日子的艰难不易。烧纸,想想也只是对自己的慰藉,用以寄托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吧。
做好这些,我们走进田埂地头开始搜寻各种野菜,半天时间,个个满载而归。回家后,我将这些野菜一一制作后端上桌。吃着满口清香的野菜,老公开玩笑说,我们这是在吃春呢。“吃春”,我不禁心里一动,说得多好!春天馈赠给我们如此丰盛的野味——满口清香的马兰头、蕨菜烧肉、烧春笋、蒿子粑粑,这都是来自春天大自然的馈赠,可不是在吃春嘛,于是又想起黄庭坚那首《春阴》:“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作者单位:安徽省郎溪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