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槐花盛开了,妻子在乡下忙里偷闲捋回来二斤多,做了一顿可口的蒸菜。品味着美食,我的思绪回到从前,想起在农村生活某些方面的优越来。一年四季,乡下的时令新鲜蒸菜轮番出笼,总也吃不断。那是真正的纯天然无公害健康食品,吃后唇齿留香。
在农村常做蒸菜,既当菜又当饭,青黄不接时蒸一锅,可省下不少粮食。蒸菜用的都是常吃的野菜,如荠荠菜、白蒿、扫把苗、马齿苋、野苋菜……根据季节变化,还可以做榆钱、槐花和红薯秧之类的蒸菜。
做蒸菜的材料很简单:把各种野菜切碎,放到盆里撒点玉米面或者麦面,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作料,为了口感好吃还可以打入个鸡蛋搅拌均匀。然后把这些菜放到蒸笼里,与蒸馒头蒸包子时间一样,大约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以端上桌了。
仲春时节,乡村田野的阡陌堤埂上,疯长着一丛丛、一棵棵蒲公英、荠荠菜,于是,抢先端上桌的便是蒲公英蒸菜或荠荠菜蒸菜,接着上餐桌的是榆钱蒸菜。一般的植物春华秋实,而榆树却是无花结子,后长叶片。榆钱小如指甲盖,中间隆起,周边薄得透亮,不过十天左右时间,就迅速成熟。那熟透了的白色榆钱,随风飘转,撒播种子,繁衍后代。所以,想品尝榆钱蒸菜的清香滑嫩要赶早,捋榆钱做蒸菜要抢先在青嫩时。
暮春,正是洋槐花飘香的季节,房前屋后、河边路旁,到处生长着生命力极强的洋槐树,树冠和枝条上开满洁白的槐花。怒放的槐花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因其含糖量高,引得成群结队的蜜蜂嘤嘤嗡嗡地在花丛中采蜜。间或有五彩的蝴蝶环绕其中飞舞。随便折下两枝槐花,便可做一顿蒸菜,味道香软可口,让人百吃不厌。除此之外,这个时段的葛花,以及构花(当地以其形状俗称为“构棒槌”)也竞相绽放、爬满枝头,主妇们也可采下做成很不错的美味蒸菜。
端午节前后,是吃马齿苋蒸菜的时候了。其茎叶肥厚、脆嫩、满含汁液,叶片总是明晃晃地泛着亮光,开出细碎的黄色小花。大棵的马齿苋一棵足有半斤重,只需三两棵便足够做一顿蒸菜了。
夏天要吃的蒸菜该是苋菜了。这苋菜的种类分几种,如紫叶苋菜、绿叶苋菜、芝麻叶苋菜等。苋菜的生命力极强,谷雨时节,在地上随便撒一把籽,夏天就会有吃不完的菜。
能从初夏吃到霜降之前的便是红薯叶蒸菜了。红薯无惧瘠薄、极易生长,产量高,当年一直是乡村的“救命粮”。它叶片肥厚,芽尖翠嫩,是做蒸菜的上等食材。当年红薯种植很广,收工时候顺手掐一把红薯叶,回家叶子可以下面条,或在沸水中焯一下,做成凉拌菜,尤其是做成红薯叶蒸菜,那简直是当时乡村里的珍馐美食了。
秋风刮来,草木衰枯飘零,萝卜却在寒冷的季节里生长着。白萝卜叶片阔大,收获时切下来,开水焯后挂在绳索上晾晒风干、储藏,以备漫长的冬季之需。而胡萝卜则不同,从播种出苗后剔下幼苗,到收获时拧下的胡萝卜缨子,都可做成蒸菜,特别是幼苗时做成的蒸菜风味极佳。
吃蒸菜必须有好的调料,几瓣辛辣的大蒜是少不了的,将盐、茴香、炒熟的芝麻等在擂臼里捣碎成糊,滴一些芝麻香油,加水搅匀,浇在蒸菜上,可称作绝配。吃上这样一顿蒸菜,简直是享受——在那个一年吃不上三两回肉的年代是这样,在今天吃腻了大鱼大肉的时代也是这样。
几十年匆匆过去。蒸菜,从贫困的乡亲用以应急充饥果腹的食物,转换到如今宾馆饭店堂而皇之接待宾客的美味,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每当吃起蒸菜时,我便细细咀嚼它所蕴含的多样滋味。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旗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