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万物繁盛与人类深入自然的脚步
2021-05-30 16:54:00  来源:检察日报

  南非开普敦斑嘴环企鹅,疫情期间在街道上闲逛

  印度贾朗达尔人惊喜地发现喜马拉雅山就在身边

  奈良的梅花鹿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

  金钱豹无人打扰,获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

  日本奈良。不管是在电影电视还是在我们所见的日常有关的旅游宣传册上,关于奈良的介绍上一定有梅花鹿,“在城市里看到梅花鹿和行人一起乖乖地等待红绿灯,然后排着队过马路,乖巧可爱的样子无不惹人心动”。这是《日本奈良:梅花鹿的灵魂居所》中的一段文字。

  所以有人说,“这是一座被梅花鹿统治的城市”。梅花鹿最早在这座城市的生活可追溯至12世纪,鹿被奉为幸运的象征。梅花鹿被当地人视为神圣的动物,他们严格保护梅花鹿,杀害梅花鹿甚至可以被判死刑……

  1.

  你绝对不会想到佛教自唐朝时期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的影响有多大,除了梅花鹿之外,奈良市的城市标志就是大大小小、错落有致,静谧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寺庙,这些寺庙历史能追溯到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时期,也就是公元8世纪左右,其众多寺庙保留至今完好无损,每一次对于寺庙的修缮都是奈良市的头等大事。而寺庙中与游人一起穿梭的梅花鹿,更是一道绝妙的风景。

  这些梅花鹿当然曾经生活在野外。当人类侵占了大部分的荒野,胆小的梅花鹿找到了一条生存之道:向每年到访这里的一千万游人求助。它们发现,向游人表示出稍微一点尊敬,就能换来食物。其中,米糠饼干是它们的最爱。

  2020年的疫情改变了这种状况。曾经游人如织的寺庙在疫情爆发期间空无一人,这些梅花鹿再也没有了它们心爱的食物。它们能生存下去吗?研究者发现,年老的梅花鹿带着鹿群,穿越大街小巷,走过人工绿化带和公园,寻找到一小片荒草丛,这里有它们天生就喜欢的野生青草。研究者还发现,新的饮食结构,不仅让梅花鹿们更加健康,塑料垃圾的减少,更让它们避免了误食的风险。

  纪录片《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中大卫·爱登堡爵士讲述的这个故事,肯定会引起关注环保公益的人们的重视,并带来让我们久久回味甚至寝食难安的启示。

  从外太空遥望我们的地球家园,孤悬宇宙中,既脆弱又孤独。人类的生存,就仰赖于这有限的自然空间。

  据介绍,1937年,地球人口为23亿时,地球上有66%的面积被荒野覆盖;而在2020年,地球人口为78亿,荒野面积仅有35%。生于1926年的大卫·爱登堡毕生热爱探险,无论去到哪里都有荒野。“有时连续飞行好几个小时,底下都是一片原始荒野。面对如此广袤的大自然,谁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人类将拥有威胁大自然存亡的能力”。1950年,爱登堡在婆罗洲拍摄雨林时,那里有四分之三的土地为雨林,但20世纪末,婆罗洲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

  1970年,爱登堡环游世界,拍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这趟旅程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近650个物种。他发现,一些动物变得更难找了。尤其是山地大猩猩,当时非洲中部森林深处只剩下300只。由于小猩猩在宠物市场很受欢迎,往往偷猎者为了捉一只小猩猩,不惜杀死数十头成年猩猩。《生命的进化》中,爱登堡看似能与大猩猩近距离接触,是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人类的陪伴——保护者必须夜以继日地和它们呆在一起。

  2.

  海洋也不能幸免,由于过度捕捞,30%的鱼种被推向灭绝边缘。人类的远洋渔船从195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地去公海捕鱼。如今,海洋中90%的大型鱼类已经被捕捞殆尽。

  我们是否还记得另一部让很多人喜欢的纪录片《蓝色星球》?1998年《蓝色星球》剧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海洋温度升高,导致了珊瑚礁白化现象。共生藻离开或死亡后,珊瑚就会变白,这意味着珊瑚失去了生命。而死去珊瑚最终的命运,就是变成一堆废墟。

  大卫·爱登堡的足迹遍布全球,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更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他在BBC参与动物自然节目的制作已50余年。1972年,他成为BBC总裁的热门人选。然而,对自然情有独钟的爱登堡,辞去了BBC的行政工作,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全身心投入野生世界纪录片的制作。1985年,爱登堡被英女王封为爵士,从此纪录片影迷们亲切地称他“爵爷”。英国一艘北极考察船以他命名,甚至一种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被称为“爱登堡恐龙”。

  2020年10月4日,这位家喻户晓的“爵爷”,推出了新作《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他用毕生与自然打交道的经历,向人们讲述近几十年来地球的变化。与他以往的纪录片不同,这位94岁的白发老人再次出现在镜头前,并非身处自然荒野,而是站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中。这是一座曾因核辐射紧急撤离的城市。

  3.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不是一部让人赏心悦目的影片。科学家预测,到2030年,亚马逊雨林经历大规模砍伐后,已经无法释出充足的湿气,将退化成干燥的热带稀树草原;同时,夏季的北极将没有冰。失去了白色的冰盖,反射到外太空的太阳能也减少,全球暖化会进一步加速。2040年,北极各处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急速加剧全球气候变迁的速度。2050年,海水温度越高,酸性越强。2080年,全球粮食供应面临危机。过度耕作使土壤变得贫瘠,传粉昆虫绝迹。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4摄氏度……

  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地球生态所容纳的消耗量会不会有一个瓶颈?

  纪录片《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其实提供了一个启示,这个启示令人汗颜。美国佛罗里达海岸,每年回到海滩筑巢的海龟常年受到游客干扰,科学家一直想知道人类对海龟的影响有多大,但苦于没法关闭海滩。2020年的疫情提供了一个契机,研究结果终于得出:没有人类出没,海龟筑巢成功率上升20%,直接到达了前所未有的61%,这对于已经濒危的海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平日里在城市中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们,时不时喜欢去“亲近自然”,然而这种“亲近自然”的行为相当自大和猎奇,还可能会给动物带来灭顶之灾。往年的旅游旺季,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挤满了开着吉普车的游客,人们迫不及待想要一睹猎豹捕食的名场面,只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人类带来的这些噪音严重影响了猎豹的生活,增加了它们的生存难度。猎豹这种快如闪电的“刺客”,在力量方面其实是远不如狮子和斑鬣狗的,尤其是后者,经常仗势欺人,不仅偷抢猎豹的食物还会杀死猎豹幼崽。所以当雌豹捕食成功想要呼唤幼崽时,为了不被发现,声音通常不大。呼唤幼崽的一个简简单单的信号,因为游客的噪声干扰,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成功。2020年,没了游客的身影,猎豹的交流变得畅通无阻,幼崽被天敌捕食的几率大大降低,这群本就数量稀少的草原居民得以喘息。

  11年前“复旦十八驴”无知者无畏,擅闯黄山禁游区,时至今日,那些争议、质疑、诅咒依然没有消散,给当事者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痛记忆、不堪审视的自我。而今,我们学会敬畏了吗?

  南非开普敦,这里的海滩上生活着非洲唯一一种企鹅——斑嘴环企鹅。它们抚养幼崽时需要千里迢迢下海捕鱼,然后回巢反刍喂给雏鸟。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它们吃进去的食物重量会达到自身体重的15%。但在往常,它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原因只有一个:游客实在太多!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游客,让很多下海的斑嘴环企鹅不敢上岸。它们只能早上出门捕鱼,晚上等人散了才回家,成了企鹅界的996,而雏鸟也只能饿着肚子天天在家望眼欲穿。疫情之下,游客骤降,斑嘴环企鹅每天都能早早回家,它们甚至可以多捕几次鱼……

  4.

  2020年3月,疫情在全球各地爆发,世界各国相继宣布封锁国门。疫情封锁四周之后,各国颁布的旅行禁令进一步限制了居民的“行动自由”。航空业的订单呈现断崖式下滑,全世界航空业下跌了90%,国际游客减少了1.14亿。一夜之间,人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但在自然界里,却出现了我们前所未见的变化。

  疫情封锁一天之后,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全球交通噪音减少了70%。在美国通车量最高的大桥之一金门大桥上,你看不见一辆汽车。研究员意外地发现,大桥边的白冠麻雀,发出了一种人类从未听过的新叫声。从前,它们的歌声被汽车噪音所淹没,但是如今,金门大桥的交通达到了自195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些城市中繁衍的鸟类,迎来了“鸟生”中最好的繁衍时刻。不仅如此,洛杉矶经历了40年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而已经封锁数月的一个国家,各个城市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含量下降一半。

  这是一个虽然略带讽刺但却鼓舞人心的绝妙启示:人类暂停之时,却是万物繁盛之日。

  美国阿拉斯加海岸。之前每年这个时候,百万吨游轮的汽笛声会淹没整个海岸,但现在,游轮取消,整个海平面之下安静了25倍。这对曾经的海湾的主人座头鲸来说,是一次绝佳养育的机会。以前的座头鲸,因为巨大的游轮噪音,它必须时刻把鲸宝宝带在身边,但是现在,它终于可以放心地去更远的地方觅食,而不用担心宝宝听不到自己的呼唤。过去,幼鲸只有7%的存活率,如今,充足的食物,安静的环境,让鲸鱼幼崽的存活率大大提升。这一次疫情,让这一濒危物种,得到了一丝“苟延残喘”的机会。对于那些等待疫情之后盼着到阿拉斯加一游的人们来说,我们可以放弃计划中的旅行吗?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利益让渡出来,给艰难求生的座头鲸吗?

  印度,这个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在疫情封锁12天后,住在印度贾朗达尔的人兴奋地发现,他们居然可以看见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由于当地的雾霾严重,多年来喜马拉雅山始终被掩藏在雾霾之后。对于贾朗达尔的人来说,当疫情过去之后,当人们的生活恢复“常态”,他们还能看见喜马拉雅山吗?如果不能,他们应该做什么?

  这些问题,考验的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仅是贾朗达尔人。

  爱登堡在拍摄地球上的生命旅程这一选题的时候曾经坦言:“我非常有罪恶感。”在地球的生命历程中,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就成了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体量也是最多的。人类在自然世界中所向披靡,谁能阻挡人类肆无忌惮的脚步?只有人类自己。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停下深入自然禁区的脚步……我们对“绿水青山”的呼唤与承诺,正是警醒和昭示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印度阿萨姆邦,每到庄稼成熟的时候,很多“大象劫匪”会下山破坏农田,抢食庄稼。之前当地居民一直选择以暴制暴,大象和人类在这场长期的对抗中都流血无数,却依然无法解决问题。2020年,村子里很多打工人因为疫情回到了家乡,这些忽然多出的劳动力让村民有了一个全新的想法——给大象种田。他们在农田外的大象的必经之路上种植了许多生长快速、经济价值不高的作物。饥饿的大象就这样远离了人类的村落,长久的“人象战争”终于结束了……

  编辑:潘人杰